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
你的位置:尊龙500柴油机 > 新闻动态 >

永嘉民间故事——圣湖宫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0:20    点击次数:73

唐朝年间,永嘉县太石田螺山右侧的卢岙村,常年被云雾轻轻笼罩。村子依山傍水,村口那条潺潺流淌的小溪,像是大地的琴弦,日夜弹奏着轻柔的乐曲,滋养着村里的每一户人家。在村子向阳的坡地上,住着卢家一户人家,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和睦安稳。卢家世代以耕种为生,虽不富裕,却因乐善好施在村里攒下了极好的名声 —— 父亲卢老汉常帮邻里修补农具,母亲王氏会把自家种的蔬菜分给生活拮据的乡邻,女儿卢氏更是从小跟着父母学做善事,村里人都亲切地叫她卢氏孝女。

那时卢氏刚满十六岁,生得眉目清秀,一双眼睛像山间的清泉,透着纯净与善良。她打小就懂事,每天天还没亮,就跟着母亲一起打扫庭院、准备早饭,待父亲下地耕种后,又会帮着晾晒谷物、喂养家禽。农闲时,她还跟着母亲学做针线活,缝好的衣物鞋袜,总会先送给村里无依无靠的老人。

有一年冬日,天降大雪,山路被积雪覆盖,村里独居的张爷爷家断了柴火。卢老汉正要冒着风雪上山砍柴,卢氏却抢在前面背起柴刀:“爹,您年纪大了,雪天路滑,还是我去吧!” 她裹紧单薄的棉衣,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里走,积雪没过脚踝,冻得她双脚发麻,却硬是扛着一捆干柴回了村。当她把柴火送到张爷爷家时,张爷爷握着她冻得通红的手,眼眶泛红:“闺女,你这孩子,真是比亲孙女还贴心啊!” 卢氏只是腼腆地笑:“张爷爷,邻里之间本就该互相帮衬。”

展开剩余88%

还有一次,村里的李婶家孩子得了急病,急需用钱请大夫。王氏翻遍家里的钱袋,只找出几枚铜板,急得直落泪。卢氏见状,想起自己攒了半年的私房钱 —— 那是她帮人缝补衣物攒下的,本想给父母各做一件新衣裳。她却毫不犹豫地把钱拿了出来:“娘,先给李婶家救急,衣裳咱们以后再做也不迟。” 李婶拿着钱请来大夫,孩子转危为安后,特意带着鸡蛋上门道谢,卢氏却摆手推辞:“李婶,您别客气,孩子没事比啥都强。”

卢氏不仅对长辈孝顺,对村里的孩童也格外温柔。村里有个叫小石头的孩子,父母常年在外经商,跟着爷爷奶奶生活。小石头性子活泼,总爱跟着村里的大孩子去山间玩耍,有时会忘了回家吃饭。卢氏便常常留意他的动向,每当看到小石头在山间奔跑,就会喊住他:“小石头,快到饭点了,爷爷奶奶该着急了,我送你回家吧!” 她还会把家里的糖糕分给小石头,教他辨认山间的草药和野果,告诉他哪些能吃、哪些有毒。

有一回,小石头跟着伙伴去后山掏鸟窝,不小心和伙伴走散了。天色渐暗,山间起了雾气,小石头找不到回家的路,吓得坐在地上哭。卢氏做完针线活,发现小石头还没回家,心里顿时慌了,赶紧拿着火把上山寻找。她沿着山间小路一声声喊着 “小石头”,声音在山谷里回荡,直到嗓子发哑,才在一处山洞里找到了瑟瑟发抖的小石头。她把小石头抱在怀里,用自己的棉衣裹紧他,又拿出随身携带的饼子给他吃:“别怕,姐姐带你回家。” 当她把小石头送回爷爷奶奶家时,两位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,握着她的手不停道谢,卢氏却笑着说:“爷爷奶奶,别担心,以后我会多看着他,不让他走丢了。”

日子一天天过去,卢氏的善良与孝顺,村里的人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大家总说,卢家养出了个好闺女,将来定会有好福气。

这一年的二月,天气还带着几分寒意。村里突然传开一个消息:邻村方前有一处古寺,寺里有一枚传承多年的 “圣火种”,用这火种煮水,能让人精神焕发,若是用来浇灌庄稼,还能让收成变好。只是方前离卢岙村很远,要翻过两座大山,路上还可能遇到野兽,村里人虽心动,却没人敢轻易前往。

卢氏听说后,心里动了念头 —— 她想着,若是能取回圣火种,既能让村里的老人身体更硬朗,又能帮大家提高收成,岂不是好事?她跟父母商量时,卢老汉有些担心:“闺女,路途太远,又不安全,要不还是算了吧?” 卢氏却坚定地说:“爹,娘,为了村里的乡邻,这点辛苦不算啥。我会小心的,一定能平安回来。”

母亲知道女儿的性子,一旦决定的事就不会轻易放弃,便连夜为她准备行囊,装了足够的干粮和水,又缝了个结实的布包,让她用来装火种。第二天一大早,天刚蒙蒙亮,卢氏就告别了父母,踏上了去方前的路。

她背着行囊,手里拿着一根木棍,用来探路和驱赶野兽。一路上,山路崎岖不平,刚下过雨的路面湿滑难行,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,鞋子沾满了泥土,裤脚也被路边的荆棘划破了。走了大约半天,她来到了第一座大山脚下,山峰直插云霄,山间云雾缭绕,看起来十分险峻。她深吸一口气,开始往山上爬,爬到半山腰时,突然刮起了大风,吹得她站立不稳,只好紧紧抓住旁边的树干,等风小了再继续往上走。

爬到山顶时,已是正午,太阳晒得她头晕目眩。她找了一块阴凉的石头坐下,拿出干粮匆匆吃了几口,又喝了些水,稍作休息后便开始下山。下山的路比上山更难走,她好几次差点滑倒,都靠着手中的木棍稳住了身形。走到山脚下时,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,她只好在附近的山洞里过夜。山洞里又冷又潮,她捡了些干柴生起火,火光照亮了山洞,也驱散了几分寒意。她坐在火堆旁,想起父母的叮嘱,心里虽有些想家,却更坚定了取回火种的决心。

第二天一早,卢氏继续赶路,中午时分终于来到了方前村。她向村里的人打听古寺的位置,村民们听说她是从卢岙村来取圣火种的,都劝她:“姑娘,那圣火种可不是轻易能取到的,古寺的老和尚说,只有心诚的人才能拿到。” 卢氏谢过村民的提醒,径直往古寺走去。

古寺坐落在村后的山坡上,青砖灰瓦,透着古朴的气息。卢氏走进寺里,见到了看守火种的老和尚。她说明来意后,老和尚打量着她,缓缓说道:“姑娘,这圣火种承载着上天的善意,要取它,需经过三天三夜的诚心祈祷,期间不能进食饮水,你能做到吗?” 卢氏毫不犹豫地答应:“大师,我为了村里的乡邻而来,无论多苦,我都能坚持。”

接下来的三天三夜,卢氏在寺里的佛前静静祈祷,不吃不喝。第一天,她还能强撑着保持清醒,默默想着村里人的笑脸;到了第二天,她开始头晕目眩,嘴唇干裂得流血,却依然没有放弃;第三天晚上,她虚弱得几乎要倒下,却靠着一股信念支撑着 —— 她想着,只要拿到火种,村里的老人就能少受些病痛,孩子们就能有更多粮食吃。

就在第三天午夜时分,佛前的供桌上突然亮起一团温暖的红光,一枚拳头大小的火种静静躺在那里,散发着柔和的光芒。老和尚走上前,将火种装进一个特制的陶罐里,递给卢氏:“姑娘,你的诚心感动了上天,这火种就交给你了。切记,要好好保管,莫要辜负了这份善意。” 卢氏接过陶罐,激动得热泪盈眶,对着老和尚深深鞠了一躬:“多谢大师,我定会将火种平安带回,造福乡邻。”

卢氏告别了老和尚和方前村的村民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有了火种,她归心似箭,脚步也比来时快了很多。一路上,她小心翼翼地抱着装着火种的陶罐,生怕出一点差错。走了大约一天的路程,她来到了离卢岙村不远的一座山岭上。就在这时,她突然听到了一阵虎啸声,那声音震耳欲聋,让她不禁打了个寒颤。

她抬头一看,只见不远处的山坡上,走来了一头老虎。那老虎体型庞大,身上的皮毛呈黄色,上面还有黑色的条纹,最奇怪的是,这头老虎只有三条腿。卢氏心里顿时慌了,她握紧手中的木棍,却想起父母常说的 “万物皆有灵”,便没有贸然攻击,只是警惕地看着老虎。

让她没想到的是,这头三足老虎并没有向她扑过来,而是径直朝着卢岙村的方向走去。卢氏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—— 村里的孩子这时候可能正在村外玩耍,若是遇到老虎可就糟了。她顾不上害怕,赶紧朝着老虎跑去,一边跑一边大喊:“老虎!请你慢些走,村里有孩子在玩耍,莫要吓到他们!”

三足老虎听到她的喊声,停下了脚步,转过头来看着她。卢氏跑到老虎面前,虽然心里还有些紧张,却还是鼓起勇气说:“老虎,我知道你或许只是路过,但村里的孩子都还小,若是看到你,定会吓得不轻。如果你不介意,我可以带你从村后的小路走,这样就不会打扰到大家了。”

说完这句话,卢氏紧张地看着老虎,没想到老虎竟朝她轻轻摇了摇尾巴,眼神也变得温和起来。它慢慢走到卢氏身边,然后蹲了下来,像是在示意她坐在自己的背上。卢氏愣了一下,看着老虎温和的眼神,心里突然明白了 —— 这头老虎或许是被她的善意打动,想要送她回家。

她小心翼翼地爬上虎背,将装着火种的陶罐紧紧抱在怀里。三足老虎挺身跳了起来,朝着卢岙村的方向跑去。老虎跑得很稳,耳边的风呼啸而过,卢氏看着身边快速掠过的树木和山坡,心里想着很快就能见到父母,见到村里的乡邻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
跑了大约半个时辰,三足老虎来到了岭外的肚脐窟岩背上。这里地势险峻,下面是一个碧绿的深潭,潭水清澈见底,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,景色十分美丽。就在这时,三足老虎突然停下了脚步,然后猛地一跃,带着卢氏一起扑落进了碧绿的深潭里。

卢氏只觉得一阵冰凉的水包围了自己,然后便失去了意识。当她再次醒来的时候,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 —— 这里云雾缭绕,鸟语花香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,不远处,几位身穿白衣的仙女正朝着她微笑。一位仙女走上前来,对她说:“卢氏孝女,你的善良与诚心感动了上天,玉帝特意下旨,封你为‘卢氏圣母孝佑娘娘’,让你在此修行,日后可时常下凡,护佑一方百姓。”

卢氏听了之后,心里既高兴又牵挂:“多谢仙子,只是我父母和村里的乡邻还在等我回去,我若留在这里,他们该多担心啊?” 仙女笑着说:“你放心,上天已知晓你的心意,会护佑你的父母平安康健。你虽在此修行,但若乡邻有难,你依然可以现身相助。”

卢氏点了点头,心里渐渐安定下来。从那以后,她便在仙境中修行,时常关注着卢岙村的动静。每当村里遇到困难,她总会悄悄现身 —— 旱灾时降下甘霖,让庄稼恢复生机;瘟疫时洒下草药,让村民摆脱病痛。

而在人间,当卢氏和三足老虎扑落深潭后,就再也没有了踪影。卢老汉和王氏急得四处寻找,村民们也纷纷帮忙进山搜寻,却始终没有找到她的踪迹。直到有一天,村里的张爷爷在潭边砍柴时,看到潭面上泛起金光,隐约看到卢氏身穿白衣,站在云端微笑。张爷爷赶紧把这事告诉了村里人,大家这才明白,卢氏是被上天召去做神仙了。

为了纪念卢氏,村民们把这个深潭取名叫 “圣湖潭”,把潭边的山叫 “圣湖山”。卢氏的父母思念女儿,便在圣湖山的山脚造起了一个小庵,每天在庵里为女儿祈祷,也为村里的乡邻祈福。

日子一天天过去,卢氏孝女成仙护佑乡邻的事情,渐渐传遍了永嘉县的各个地方,甚至传到了外地。人们都被她的善良与诚心所感动,纷纷来到圣湖潭和圣湖山,祭拜卢氏,希望能得到她的护佑。

有一年,唐代一位姓卢的官员,因思乡心切,向朝廷请假回乡探亲。这位卢官员的家乡就在离卢岙村不远的地方,回乡后,他偶然间听说了卢氏孝女的奇事,又从村民口中得知她生前如何行善、成仙后如何护佑乡邻,深受触动。他想,这样的善举应当被更多人知晓,这样的美德应当得到朝廷的表彰。

于是,卢官员详细整理了卢氏的事迹,写了一份奏折上奏唐王。奏折里,他讲述了卢氏如何跟着父母行善、如何为乡邻取回圣火种、如何被上天封为神仙的故事,还称赞她 “以善为本,以孝为先,实乃天下百姓之榜样”。

唐王看了奏折后,也被卢氏的善举深深感动。他觉得卢氏的行为符合儒家倡导的 “仁善” 之道,应当大力宣扬。于是,唐王下旨,封卢氏为 “卢氏圣母孝佑娘娘”,并拨银在圣湖山脚下建造宫殿,用来纪念她,定名为 “圣湖宫”。圣湖宫头门有一副对联:“至孝格天方前点火,祈佑遍地圣湖显身。”

圣湖宫建成之后,前来祭拜卢氏的人更多了。每当有人在宫里诚心祈祷,遇到难处时,总能得到她的护佑。久而久之,圣湖宫成了永嘉县的一处圣地,卢氏孝女的故事也一代代流传了下来,提醒着人们:善良与真诚,终会得到上天的眷顾。

发布于:浙江省

我的网站